小学各科教学研究资料索引(四十九) 篇名 作者 出处 主要内容 1.课堂观察与分析策略初探 余跃明 《福建教育》2006/12A/P44 课堂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阵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在校本教研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课和评课?在实施新课程教育改革时期,教师面临着如何适应新课程“三维目标”宏观性、发展性和整体性的转型,教师必须学会科学观察课堂、理性分析现状,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进行正确的评价。 本文作者介绍了课堂观察分析的目的、方法。 2.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开发 赵凌凰 《福建教育》2006/12A/P52 本文介绍了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开发的方法。 3.对小学生科学课学习中“负迁移”的防范 陈正璋 《福建教育》2006/12A/P5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旧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对于他所要认识、获得新的知识并形成技能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即“认知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就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中,诱发学生产生“负迁移”的因素与教学对策进行简析。 4.体育教学评价亮点——“以学论教”之“三关注” 叶福南 《福建教育》2006/12A/P54 “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了体育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它不仅重视对教学的终结性评价,更关注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技能状态的评价。本文介绍了“以学论教”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关注点: 一、丰富教学内容,关注身心健康; 二、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学过程; 三、活用教学方法,关注学习状态。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个别化与情景化——课程目标解析 郭元祥 《福建教育》2006/12A/P5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普遍性目标”取向,是指教师在活动目标设计时仅仅提出总体目标要求的现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实施过程中,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个别化和情景化,是由“普遍性目标”走向“行为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的过程。本文介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个别化和情景化的策略。 ———徐汇区日晖新村小学资料室 20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