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资料索引(四十九)

作者/来源:李洁 发布时间:2007-01-09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资料索引(四十九)
篇名
作者
出处
主要内容
1.“算法多样化”的背后—兼论数学教学的真实意义
吴亚萍
《小学数学教师》2006/12/P1
    本文作者围绕“算法多样化”展开论述,揭示算法表面“多样”的背后所掩藏的真实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重建的设想,进一步探讨如何真正地实现教学的“算法多样化”,以及面对学生“多样”的算法,我们的教学应选择怎样的价值追求,与此相应又该做出怎样的积极回应。
2.由一堂数学课三处“败笔”想到的……
梅建伟
《小学数学教师》2006/12/P27
    本文作者针对一节小学四年级“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所做的分析,给人启示。
3.寻求“求异”与“存同”之间的平衡
王俊
《小学数学教师》2006/12/P31
    本文作者通过实践与思考,举例说明:在数学教学中,真正的“求异”不是无条件地尊重学生的想法,人为地拉大学生思维水平的差距,而是让他们的思维在自由的空间中找到适合自己起跳的高度,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各尽所能地进行互补和碰撞;真正的“存同”不是机械地以统一的目标去要求孩子,扼杀他们的思维个性,而是营造一种“劲往一处使”的思考氛围,激活一种积极向上的思考状态。
4.探究性学习应重视过程评价
叶天荣
《小学数学教师》2006/12/P41
    本文作者举例说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需经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高层次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思考方式,这就决定了其评价必须重过程,鼓励创见;重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重学生的全员参与,鼓励学生自成一家之言;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5.学生的“出轨”也会使课堂“出彩”—《圆的周长》一课带给我的思考
陈志有
《小学数学教师》2006/12/P45
一篇案例——《圆的周长》一课带给本文作者的思考:
预设再充分,也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锤炼,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
6.让差错更显可贵——“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片段及反思
杨颖芳
《小学数学教师》2006/12/P55
一篇案例——“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片段记录及带给本文作者的反思:
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
应把错误当作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徐汇区日晖新村小学资料室内   2007/0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07号




图片飘窗效果

158475155517387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