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资料索引(三十七) 篇名 作者 出处 主要内容 1.“兄弟姐妹”(课堂实录) 何莺执教,曹培英评析 《小学数学教师》2005/09/P1 课堂实录。 2.钻研教材与把握目标的实践反思一例谈 曹培英 《小学数学教师》2005/09/P10 教学反思。 3.猜想的过程应是发现的过程 郎建胜 《小学数学教师》2005/09/P28 本文作者以《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为例说明新课标的一个理念:“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4.探究性学习的引导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康逸云 《小学数学教师》2005/09/P67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探究能力。本文作者介绍了她在教学中的一些引导策略。如:在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那些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必须明确的是,在探究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考,学会思维的技能,从而增强他们开展探究的自信心。 5.寻找合适的“固着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策略谈 褚勤龙 《小学数学教师》2005/09/P53 激起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好奇心,并在探究过程中建构起对数的整除特征的整体认知,感悟数学其实就是以一驾万,以简化繁。而教师在分享学生快乐的同时更清楚地认识到:寻找合适的“固着点”并不仅仅在于解决一堂课的问题。课堂不是句号,教材只是例子,只有学生凭借例子走出课堂,达到方法的融会贯通,发现掌握令自己终身受用的东西,才是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 6.演绎过程的精彩——从一道习题的探究性教学案例谈起 林俊 《小学数学教师》2005/09/P36 本文作者以一道教学题为例,记录了学生的探究过程,说明教学要从结果走向过程,因为过程近期服务于学生对具体结果的认知,远期服务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7.小学数学新授课导入应关注什么 黄志强 《福建教育》2005/09A/P46 新课导入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本文举例说明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可注意: 一、创设一个贴切的教学情境 二、搭建一个适当的过渡桥梁 三、构筑一个自主的发展平台
8.让“数学日记”成为孩子们的亲密伙伴 陈枫 《福建教育》2005/09A/P41 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一点体会。 9.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 田小勤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8/P46 本文作者认为估算能力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直觉化、跳跃化与内隐化特点,因而估算能力的培养并非轻松之事。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估算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感悟估算的意义; 二、倡导估算方法多样化,形成估算技能; 三、将估算浸润于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内化为算法策略。 除了以上教学策略,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知识,有较好的心理基础(扩大视觉广度、建立整体运算的表象等等)。 10.“奇数与偶数活动课”的教学改进与感受 刘耀 《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8/P75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地将一些抽象的、枯燥的学习活动通过游戏、猜谜、故事等形式展示出来。因为有趣的情境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达到学生主动探究的目的。 11.一年级“整理和复习”课的实践和反思 吴媛 《小学数学教师》2005/7、8合/P65 本文作者认为:对于整理型复习课,其关键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如何在一年级上好整理复习课,尤其是在学习方式发生转变的今天,如何让“十以内的加法表”、“十以内的减法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这四张表发挥起其新的功能,是摆在每一位一年级数学老师面前的问题。本文作者所在的一年级数学组就整理复习课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徐汇区日晖新村小学资料室 20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