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充满生命细胞的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活生生的,具有情感和潜能,因此,教育的生命与活力,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存在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之中。人的发展是生命意义不断丰富的过程,德育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它的终极目标就是激扬人的生命活力。 记得一次单元测验,时逢王同学正在领取试卷,见这女孩卷面上写着86分“考得不错,开心吗?”我问。“开心的”声音似乎有些勉强。“不过要是下次我考试低于这分数,妈妈一定会批评我的”显然,这孩子已开始担心,我感到小小年纪的她已是心很累,消极情绪的杀伤力已迷漫在这孩子幼稚的心田里,我不由得心里一颤。原来是孩子对以往失误的消极归因已造成了自我消极暗示。 曾有人做过一则心理测试:有一条鲨鱼和几条小鱼被实验人员养在一只鱼缸里,它们之间被一块玻璃隔开,当小鱼靠近时,鲨鱼误以为机会来了,狠命地冲过去,却一头撞在玻璃横隔上,无法吃到小鱼。几次撞击失败,让它得出经验,小鱼吃不到,还会给它带来疼痛。当实验人员抽去玻璃横隔,小鱼游到鲨鱼身边,鲨鱼竟吓得赶忙逃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这样的结果是鲨鱼丧失了能力?还是它错误的经验?显然,答案是后者。 这使我想到那些屡屡受挫的孩子,基础差,情绪低落,当他们自贬自弃时,该如何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找回自我?我想:首先不要盯住他的问题不放,否则等于是雪上加霜,可通过随意交流,讲故事,谈论别人,让他意识到“成功——失败——再成功——再失败——再……”是人生不可逆转的定律,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品尝人生带来的酸甜苦辣。其次,对他那因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误不能自拔的心结,不妨做一个“我还有多少剩余资产”的小练习,如“我还有外语强项,我还有……我比较善于……”让孩子发现,原来自己没因为某一门,某一次的失误变成“一钱不剩的穷光蛋”自己还有那么多的“资产”没丢,自己失去的不是全部,而只是一些只需下点功夫就能找回的概念,公式而已,在这过程中让他获得纠正失败的经验和意志的磨练,告诉他,心里一有底,就会有方向,产生动力。 教育,是一种给人带来幸福的事业。教育的目的是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同时,通过知识的点化,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的点拨,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成为能创造幸福和享用幸福,为社会所需的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