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我当年级组长
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三年级组的成长
感受生命
在讨论与交流中不断成长
急行跳远中踏跳技术的剖析与解决
成长的足迹
教研组长的困惑
成长历程
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一张小字条的故事
<<丑小鸭>>
如何处理好教研组建设中的人际问题
如何提升教研组效能
课程教材要注重对学生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的研究
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的方法、途径研究
徐汇区举行二期课改“百课工程”小学基础型课程交流活动专场(图文)
日新小学张黎敏老师执教“百课工程”小学语文基础型课程展示活动《镇定的女主人》一课
亲近海洋 亲近自然 亲近生命
作者/来源:张黎敏 发布时间:2005-12-28
《海底世界》是三年级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并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
一、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是什么样的呢?教学一开始即播放一段海底录像,蔚蓝的海水、五彩缤纷的鱼儿……这些奇异的景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一下子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情亦生”的境界。
“海面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平静”这种画面对学生来说很难想像,因此我在教学这部分时也放了一段录像,虽然只有短短几秒却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海面、海底两个世界的截然不同,真是省时高效。
在教学海底动物这一节时,我又播放了一段动物运动的录像,播放前我的过渡语很巧妙,告诉学生因为这一节的练习完成得很好,所以奖励他们看这段录像,学生听了情绪高涨,觉得这段录像来之不易,所以观看时都非常专注,这样轻轻一点,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心设计,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海底世界,可谓一举两得。
三段媒体的适时运用,对整堂课的教学来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眼前生动、形象的画面与文中的情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读练结合,深化感悟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分别从光线、声音、动物、植物和矿藏五方面进行介绍。教学时,我根据每小节不同的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声音这一节:我先要求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海底声音的句子读一读,再读读划出的句子,圈出句中的象声词并把它们读好,随后指导模仿文中“像小鸟一样啾啾”的句式练习说话,想像一下,除了书上提到的,海底还会有些什么声音?整个教学环节朗读、想像说话训练层层推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我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
又如教学植物这一节: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这一小节,为了帮助理解“种类繁多、色彩斑斓”这两个词语,我出示一组图片,没有枯燥的讲解,而是通过直观、漂亮的图片让学生理解了它们的意思,随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读词,读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体现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我的点拨、训练,学生对海底植物的多和美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老说:“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我想,面对语文课本中一篇篇经典范文,我们应该沉下心来,组织学生原汁原味地读,认真反复地读。真正做到基于“学好教材”上的“超越”。
三、走出课堂,拓展学习
课堂教学的最后,我告诉学生海底是神秘的,是诱人的,今天所了解的只是海底的一部分,建议大家课后阅读一些有关海洋的书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沟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了学习渠道,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的意识,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将对语文学习产生无穷的兴趣,并且会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地发挥出来。
内容搜索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时间搜索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18-11-22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07号
图片飘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