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如何提升教研组效能

作者/来源:陈茵 发布时间:2005-12-26
教研组长一定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无限热忱,有着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性格,这样,教研组长的人格才能显出魅力,才能让老师们配合你完成每一项任务。
   教研组长是组内的权威,是本学科的领衔任务,所以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他还是老师的引领者,他应该和老师一同成长,他要负责听课、评课;他要及时的将教育教学经验与大家共享;他要时时处处站在工作的最前沿……只有这样,教研组长才能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周围的教师在研究状态下教书育人。
三、 依靠群体的力量,开展教研活动
教师个人的隐性知识只有通过对话,才能被激活,变得逐渐明晰,所以教研活动应该为老师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对话环境,让大家能畅所欲言。教研组长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老师在活动中做到“有备而来”,准备一些发言提纲,准备一些有价值的论题……从问题引导学习,不断使日常的教学工作问题化,凭着群体大脑资源的再投入与撞击,解决新问题,以差别推动进取,不断使每个教师在各自能力发展上有所跨越。但是,教师间的谈论要开诚布公、实事求是;教师个人的话语需真实、客观,只有同伴间的对话和自我对话互为作用,知识的创新才能实现。
合作型的教研组不该是貌合神离,而是真正的人人投入参与,教研组长要首先构建适合合作的环境。包括营造轻松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用各种方式给老师以交流的机会,并提供热情鼓励和支持,特别是要注意对组内老师鼓劲,引导,形成互相尊重、欣赏、互帮互助、合作分享、乐于沟通交流的气氛。
四、 有效地开展教研组活动
   在日常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教不研,那是不可行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研究的习惯,各教研组应在“研”多下工功夫:研究教法的灵活性,研究教学的设计等等。
   各教研组要做到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一定价值的研讨课。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要充实,安排要合理。教研活动可以分段开展,前半段可以围绕教学中的困惑、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展开讨论,也可以就有价值的文献集中学习。另一部分时间由各位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经验体会,或是说课、评课,形式尽可能多样。在主题活动和常规活动的交流中,增加教师教育教学信息的储备量,不断为教师补充新鲜养料,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开展的“一课三反思”就是很好的实例,教研组共同选择一篇课文,合作完成教案,由一位老师执教后在教研活动进行反思,弥补不足,然后进行第二次执教、反思,一而再,再而三,整个学习过程做到全员参加,全员有收获。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建立这种共享性的教研活制度,通过日常化、制度化的共同探讨,集中整个学科教研组的智慧,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加快老师们发展的脚步。
教研组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学教育发展的主阵地,教研组的工作具有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意义,教研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学水平。因此,提高教研组活动效能事关重要。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07号




图片飘窗效果

158475155517387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