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教研组长的困惑

作者/来源:吴珮琍 发布时间:2005-12-27
     作为语文学科的教研组长,肩负着三大任务:第一、提高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本组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二、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第三、积累本学科教学经验,形成本学科教学特色。这三大任务是相互联系的。组织全组教师不断地学习、总结、探索、反思、积累本学科教学经验,才能持续地提高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本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共同提高了,专业发展了,才能可持续的实现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实质是社会发展对教育、人才的要求,归根结底又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方法的选用与革新,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教师不愿或不会做的,很难让学生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实施 的状况,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我们教研组的语老师,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理论,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积极热情地参与教育研究。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及兴趣爱好,以前我不太注意老师们的交流,碰到问题只是想到靠自己,没能把年级组每个教师的力量凝成一股绳,通过学习,我知道大家只有在合作,交流与分享中,才能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设计的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以往的教研,从教研内容到教研形式,教师的主体性常常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没有考虑教师的需求,缺乏教师的配合。现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前,我提前充分准备,引导大家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激发本组成员研究兴趣,形成浓厚的研究气氛。如这次教研活动,要学习什么内容,要讨论什么议题,谁做中心发言人,要取得什么效果,解决什么问题,形成什么材料等,还请每位老师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罗列,然后寻找有关资料,在教研活动中提出,大家共同分析,研究讨论等各种形式解决,从而提高教师的理性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教师的主体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研组长还要 组织课题研究。一是对上级教研部门推荐的课题或子课题的推广应用和实验研究。二是对兄弟学校已经出了成果的课题实验的应用和研究。更重要的是教研组自主开发教研教改课题实验。可怎么确立子课题呢?这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我的大问题,通过在上师大学习的机会,吸收了大量理论知识,弥补了自身的不足,把理论和平时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年级组老师共同学习,探讨,把校本科研变成一种常规,让教师在长期的参与过程中养成自觉的科研意识,将科研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备课及公开课活动从组织、内容、程序三个方面形成较为科学的体系。①备课:教案要渗透新课程理念,要努力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把握,“以人为本”,既会想新点子,敢用新方法,又力争将训练落到实处。②上课:打破松散、低效、少激情、多说教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敢参与、多探索、勤发问、勇质疑、乐思考、会合作、能成功。③说课:上课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评课前,由上课教师根据自己所写的教学反思,先简说设计意图,浅谈理论根据,略析优劣得失。④评课:公开课结束后,每个听课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听课情况,就某一方面对所听课进行深度反思,就某一个优劣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由。⑤记录:一方面,上课教师要将自己的授课情况进行实录式整理,并根据评课情况写出课后心得;听评课反思,每次听评课后,每一个教师都要自觉地就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写一点反思。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07号




图片飘窗效果

158475155517387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