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资料索引(八十三)

作者/来源:资料室 发布时间:2010-11-23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资料索引(八十三)

篇名

作者

出处

主要内容

1.教师—课堂高效之本

王良永

《中小学数学》2010/11/P5

    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常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笔者结合个人对数学教学的观察与思考,就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作些初步分析。

2.关于“改错教学”的思考

房学永

《中小学数学》2010/11/P8

学生在做作业和接受测试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老师能够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采用有效的方式诱导学生找准诱因、改正错误,将对其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及提高综合素质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改错教学的现状如何?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改错教学观?怎样组织改错教学过程,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本文试图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探索讨论。

3.从儿童学习心理的角度分析“倍的认识”的教学

张冬梅

《中小学数学》2010/11/P59

    本文结合“倍的认识”的教学,从儿童学习心理的角度,谈谈怎样体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的过程。

4.动手操作有讲究

马肃霜

《中小学数学》2010/11/P4

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讨论、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是当前数学课堂的新理念。但对于学生动手操作时间的切入与掌控、动手操作的内容和取舍、操作中把握的要点等等,很多教师会忽略掉。如何提高操作的有效性是我们数学教师直面的问题。

本文从操作方式与材料两个方面,结合自身课堂教学经历,提出几点思考。

5.析“应用题”与“解决问题”

巢洪政

《江苏教育》2010/11/P44

“应用题”与“解决问题”各自具有独立的内涵,呈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交叉关系。“解决问题”比“应用题”的范围更大、内涵更丰富、教学更科学、实现目标更多元,我们应该在准确把握它们内涵和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教学和多元的评价,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教学水平。

本文就这几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比较:“应用题”和“解决问题”的内涵究竟有什么不同?在教学方面教师究竟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

6.谨防“数量关系”的教学走回老路——对当前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慢”、“错”现象的分析

彭永新

《江苏教育》2010/11/P46

    新课程教材一般不总结提炼数量关系,而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比较重视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几乎没有体现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方法,教师们平时也没有像传统应用题教学那样对数量关系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生活应用题解题能力下降,既“慢”又“错误多”。怎样面对这一“尴尬“局面,有的教师认为应该重拾传统应用题的教学套路,加强对基本数量关系的总结、提炼和训练,有的教师甚至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直接当做知识与技能来教,让学生掌握一些所谓的解题套路。这种认识和教学现象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本文作者谈几点想法,求教于大家。

 

———徐汇区日晖新村小学资料室  2010/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07号




图片飘窗效果

158475155517387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