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日晖新村小学课程规划方案
上海市徐汇区日晖新村小学
为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精神,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立足“学校六十年积淀,围绕‘树德立志、乐学悦动’的培养目标,着眼市区‘新优质’要求,关注学生身心成长,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总体工作思路,特制定本方案。
一、 学校课程规划的依据
上海市徐汇区日晖新村小学建于1953年,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文化底蕴。目前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690人,教职员工57名,专职教师人数55人。
(一) 学校发展分析
1、地理环境:学校地处徐汇区斜土街道,五十年代是工人新村配套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层次差异较大,近年来部分居民新村改建、动拆迁等因素,本地段户籍生源分流到周边区域。老式小区的外来务工者人数逐年递增,家庭教育重视程度和水平参差不齐,这对学校的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
2、学校硬件:学校占地面积22亩,绿化面积达3694平方米,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各专用教室基本设施到位,但只能满足日常教学所需,专用室的设备器材无法满足特色课程开发的需求。
3、教师资源:教师年龄结构趋于成熟型,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岁。成熟型的教师不缺乏经验,然而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和自我反思学习能力还有待于更加均衡化,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上,如何通过校本研修,增强教师的工作激情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感,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何形成体系框架,并为促进有效教学发挥积极意义作用;构建现代管理机制,深化创建特色学校等系列问题,还需作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4、学生状况:本校生源主要来自于地段对口的工人新村户籍学生与对口地段的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较纯朴听话,但视野不够开阔,缺乏自信心,动手能力较弱,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较大。
5、课程资源:在过去的课程建设中,学校也参与课程开发与改革,累积了一些校本课程资源,但无系统规划,不能凸显学生培养目标。。目前,学校引进徐汇文化局师资开设丰富的课程,积极开展学生“城市少年宫”自主拓展活动。如何开发并用好多方资源,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学校急需进一步规范学校课程的整体架构,使之更科学、更系统化。学校也将与社区共建,获得更多支持。
(二)学生的课程需求分析
1. 现有课程需求分析意度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现有校本课程的满意度,特进行了全校一至五年级学生与家长无记名问卷,本次共收到到问卷520份。 各班汇总本班问卷后做出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选择满意的学生有 95 %;选择不太满意的有 5%,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校本课程的满意度较高的,选择不太满意的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信息反馈 :由于各社团报人名人数有限,没有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
2.学生的课程需求
学校在家长问卷中就学生期待开设什么课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希望开设的校本课程主要有兴趣特长类、动手实践类、思维开发类和身心健康类。此次问卷调查为学校今后的特色课程开发提供了参考与方向。
(三)学校的愿景、使命与目标
1. 学校愿景
日晖新村小学的愿景是希望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不懈努力,创建一所阳光、创新、崇德的学园。
阳光——日晖新村小学是一所人人拥有朝气蓬勃的阳光品格的学校。
创新——日晖新村小学是一所人人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的学校。
崇德——日晖新村小学是一所人人不断完善、崇德明理的学校。
2. 学校使命
为了实现上述愿景,继承学校六十年优良传统,着眼市区‘新优质’要求,在学校团队成员的共同协商下,履行下列使命:
l 培养踏实智慧的教师团队,树立追求境界的责任意识
l 制定多元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未来的综合素养
l 营造温馨和谐的学校文化,形成充满关爱的校园环境
l 加强先进务实的专业领导,建设引领示范的优质学校
3.日晖新村小学毕业生形象:阳光 创新 崇德
阳光—健康自信
创新—求真好问
崇德—诚信友善
二、学校课程计划及说明
徐汇区日晖新村小学以培养“阳光、创新、崇德”的日新小学毕业生为目标,其课程体系由市颁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块组成。其中市颁课程中除了对基础型课程的落实外,更是通过加强校本化的实施,关注学生发展性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板块考虑到学校特色与相关课程的整合,将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整合在一起,整体设计校本课程,将“阳光、创新、崇德”特点融合在各板块的课程目标中。其结构图如下所示:
(一) 课程结构
(二)课时安排
年级
周课时
课程、科目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市
颁
课
程 |
语文 |
9 |
9 |
6 |
6 |
6 |
|
数学 |
3 |
4 |
4 |
5 |
5 |
|
外语 |
2 |
2 |
4 |
5 |
5 |
|
自然 |
2 |
2 |
2 |
2 |
2 |
|
品德与社会 |
2 |
2 |
2 |
3 |
3 |
|
唱游/音乐 |
2/ |
2/ |
/2 |
/2 |
/2 |
|
美术 |
2 |
2 |
2 |
1 |
1 |
|
体育与健身 |
3 |
3 |
3 |
3 |
3 |
|
信息科技 |
|
|
2 |
|
|
|
劳动技术 |
|
|
|
1 |
1 |
|
周课时数 |
25 |
26 |
27 |
28 |
28 |
|
探究 |
探究 |
1 |
1 |
1 |
1 |
1 |
|
校
本
课
程 |
兴趣特长类 |
共有3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周1课时。 |
|
学科拓展类 |
包含信息科技类、英语口语类、体育锻炼类三类课程。 |
|
学校德育课程 |
包含“五仪”体验课程、“十育”阅读课程、校园主题月课程、“一起去考察”课程,每周2课时。 |
|
|
周课时数 |
6 |
5 |
5 |
5 |
5 |
|
|
周课时总量 |
32 |
32 |
33 |
34 |
34 |
|
(三)说明
1. 按照市教委要求每周体育类开设“三课、两操、两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2. 快乐活动日:每周五4课时,包含每周五下午兴趣特长类课程1课时,学校德育课程1课时,学科拓展(信息科技类、英语口语类、体育锻炼类)2课时。
3.学习准备期:一年级在开学1至4周课程实施中开展学习准备期课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
1.兴趣特长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不同爱好、特长,利用好校内外的课程教育资源,开设了30余门自主拓展课程,主要分为“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人文类”三大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通过自主选课报名,开展学习。
兴趣特长课程 |
艺术类 |
越剧(初级)、越剧(表演)、相声(初级)、相声(表演)、京剧(初级)、现代校园舞、街舞、声乐、萨克斯(初级)、萨克斯(表演)、小号(初级)、小号(表演)、架子鼓(初级)、架子鼓(表演)、儿童古典吉他、国画、戏剧、儿童画1、儿童画2 |
体育类 |
足球、篮球、乒乓、中国象棋 |
科技类 |
纸艺、安全童行、我们的城市、红十字 |
人文类 |
书法、摄影、意大利语、播音主持(初级)、播音主持(表演)、故事大王、欢乐动画城、沪语童谣、绘本阅读、少儿阅读、硬笔书法 |
2.学科拓展课程
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开发与建设有学校特色的学科拓展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多元学习能力的形成。
学科拓展课程 |
信息科技类 |
绿色行动(四年级) |
电脑创意设计(五年级) |
英语口语类 |
英语儿歌(一年级 ) |
英语情景故事(二年级) |
体育锻炼类 |
快乐足球(一到五年级) |
乒乓(三到五年级) |
3.学校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围绕培养“阳光、创新、崇德”少年为主要内容,分为“五仪”体验课程、“十育”阅读课程、校园主题月课程和“一起去考察”课程。
(具体安排见下表)
学校德育课程 |
课程模块 |
课程目标 |
年级 |
教学(活动)内容 |
五仪体验课程 |
团队教育 |
一年级
二年级 |
团队知识
团队礼仪 |
生命教育 |
四年级 |
强身健体
珍爱生命 |
感恩教育 |
三年级
五年级 |
珍惜情谊
表达感恩 |
十育阅读课程 |
守时 友爱
守纪 友善
守信 助人
守心 宽容
守责 感恩 |
一年级 |
相关主题的小故事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校园主题月
课程 |
|
一至五年级 |
3月 礼仪月 |
4月 数学月 |
5月 体育月 |
6月 艺术月 |
9月 尊师月 |
10月 科技月 |
11月 英语月 |
12月 读书月 |
一起去考察
课程 |
快乐实践
体验艺术、科技的魅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
一年级 |
儿童博物馆+宋庆龄陵园 |
昆虫博物馆+枫林公园 |
二年级 |
东方乐器馆 |
自然博物馆+静安公园 |
三年级 |
麦可顿面包厂 |
工艺美术馆+徐家汇公园 |
四年级 |
虹口青少年活动中心 |
上海电影博物馆+光启公园 |
五年级 |
公安博物馆 |
龙美术馆+滨江 |
三、实施建议与保障措施
(一)实施
1. 市颁课程的实施
一年级学习准备期课程
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要求下,为培养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健康的心理和人际关系。我们围绕“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师生情感交流”三个要素构建日晖新村小学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的校本化课程。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周至第四周实施。
2.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兴趣特长课程利用每周五下午快乐活动日下午第一节课时间实施,为保证课程质量增加午会课时间,活动时间为每周一小时。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不同教师的特长,依托文化局“文化进校园”师资力量、JA课程资源包,丰富课程教育资源,开设了30余门兴趣特长课程。主要包括“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人文类”四大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通过自主报名开展学习。
(2)学科拓展课程中信息科技类、英语口语类、体育锻炼类课程利用每周五快乐活动日第三、第四节课时间实施。体育锻炼类课程每周2课时。
(3)学校德育课程是围绕培养“阳光、创新、崇德”少年目标开设的一系列校本课程。主要在每周五快乐活动日班会、队会时间实施。“五仪”体验课程、“十育”阅读课程、校园主题月课程和“一起去考察”课程内容根据年段目标综合开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体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努力当一名健康自信、求真好问、诚信友善的日新小学毕业生。
(二)评价机制
1、落实市教委“基于课标的评价”指南要求
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的独特性,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学生学习成果评价,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与综合素质的评价,突出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探索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和多元化。
2、学生学力发展评价
完善“ 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制度, 将学科“学生学习水平情况”作为各班各学科的一学年学习状况的评估起始依据之一,以纵向方式对各班学生的整体学习发展水平进行监控、衡量与比较。旨在以此方式建立起学生发展各阶段之间的质量管理链,形成较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3、学生辅导评价
完善“学困生”与“特长生”的辅导制度,并以跟踪的形式对两类学生的发展进行记录,探索有效的辅导方式。
(三)组织与保障
1. 组织领导保障
(1)设立学校课程管理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组长,直接领导学校新课程实施的管理。课程的统整、实施由教导处组织管理,各教研组负责落实实施。
(2)校本课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教研(备课)组长为组员,成立拓展型课程开发内容项目组,以项目引领课程的开发工作,探索形成课程编制激励机制。
2. 教师培训保障
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树立“教师即课程”的观念;加强学习,挖掘教师课程开发的潜能;鼓励教师通过课题研究,研究课程实施的规律,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 3. 资源保障
(1)借助文化局“艺术加油站”资源,不断完善兴趣特长课程。
(2)借助社区和家长资源完善激发学生兴趣特长的课程。
(3)借助教育学院信息化指导资源,研究探索信息化时代的即时、高效的学生评价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