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唱游教材中的歌曲《萤火虫》是学生非常喜欢演唱的曲子之一。歌曲采用童谣的形式,表现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乘凉时,对夜空中成群飞舞的“萤火虫”美丽形象的想象。 “夏夜里谁提来,一盏一盏小灯笼?小灯笼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那不是灯,也不是星,那是小小的萤火虫,飞到西来飞到东。” 琅琅上口的曲调加上这通俗易懂的歌词,低年级的孩子尤为喜爱。 考虑到城里的孩子看到“萤火虫”的机会很少,因此本课的拓展部分,我找来些有关“萤火虫”发光的科技资料等等。同时,我也想到在三年级第二学期音乐教材欣赏单元中有一首伊能静演唱的通俗歌曲《萤火虫》。如果把这部分内容提前和这首童谣歌曲一块上,效果会怎样呢?于是,我在本届二年级学生中作了与往常不同的尝试。 学完教材中的童谣《萤火虫》后,我这样问道: “今天,老师再给你们听首歌曲,名字也叫《萤火虫》,想听吗?” 话刚说完,学生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继而又响亮的回答道: “想!” 于是,我轻轻的朗诵起《萤火虫》的歌词来: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让萤火虫给你一点光……” 这首歌曲的歌词同样写得很美,学生津津有味的听着,我悄悄按下“PLAY”键,录音机里传出了柔美的《萤火虫》旋律和伊能静温婉的歌声,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学生们都陶醉在乐声里。 一曲放完,我听见有几个女孩子轻声在底下“咬耳朵”:“好好听,我都想哭了!” 许多男孩子也向我表示说要学唱这首歌……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赶快趁热打铁告诉同学们: “两首歌曲都表现“萤火虫”,但角度却各不相同。一首是用童谣的形式,来写孩子眼睛里看到的“萤火虫”形象,表现“萤火虫”的可爱与孩子们的天真。另一首是把“萤火虫”拟人化,借“萤火虫”的形象来赞美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萤火虫”虽然身体渺小,光芒微弱,生命短暂,可它还是努力的放着光芒,给怕黑的孩子安心睡眠,为夜晚的行人照亮方向。我们又可曾想到,城市的灯光如此明亮,谁还会注意这些“小萤火虫”呢?这种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得我们要赞美它,歌颂它。” 同学们全神贯注的听着,不时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看来学生对于这堂课的收获不小。没想到,教材一经重组,效果却如此好,比起以往我按部就班的上法生动多了。 遇到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无论何种学科,这都是我们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之一。而采用这样对比的教学,由“萤火虫”引申出的两种思想,无疑给了学生很好的启发。 由此可见,仔细分析教材,对教学内容认真编排,优化组合有时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项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