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2018年度市文明校园创建 > 历史材料专区

“实话实说”跨学科听评课活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2-03-22

日晖新村小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

“实话实说”跨学科听评课活动

听课部分:

【课题】五年级第一学期  第五单元  温馨的家

【内容】《可爱的家》

【执教】日晖新村小学——丁晓龙

【教学班级】徐汇区日晖新村小学五年级5

【教材分析】

《可爱的家》这首歌曲由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是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利》的一首插曲,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这也正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词作者佩恩的心声。他在写此歌词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哥哥说: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念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使我们曾在一起度过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之后,他就执笔写了一首题名为可爱的家的短诗。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朴实真挚。具有感人的魅力。歌曲由两个乐段及尾声(即最后乐句的重复)组成。第一乐段及第二乐段各包含两个平行的乐句。前乐段安详宁静,后乐段的乐句开始音区提高,情绪略显激动,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但后半句音调仍趋下落,沉浸在温馨的回忆之中。然后通过4小节的感叹似的音调,再现了最后一个乐句,突出了对的执著的爱恋。

【教学内容】

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学唱《可爱的家》,感受歌曲平稳抒情、深沉内敛的情绪,表达对家的深情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留恋之情。

2能加上呼吸记号等处理方法处理歌曲,用连贯的气息,有表情的演唱歌曲。3能以和谐、均衡的两声部以及悠长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教学重点】

感受家的温馨

【教学难点】

能以和谐、均衡的两声部以及悠长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2首中外反映为题材的作品,《回家》《常回家看看》。

说明:通过欣赏作品,体验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的各自特点,并从中感受的可爱,的乐趣。

 

 
 

 

 


1教师提问:这两首曲子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请大家各自介绍下自己的家庭。

2接下来在听一首也是关于“家”的歌曲,《可爱的家》

说说歌曲的情绪以及歌曲的演唱形式?

欣赏歌曲《可爱的家》

说明:通过欣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温馨、安详的情绪以及了解童声合唱的演唱形式。

 
 

 

 


3再听一遍,教师可以介绍下歌曲的背景:《可爱的家》这首歌曲由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是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利》的一首插曲,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这也正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词作者佩恩的心声。他在写此歌词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哥哥说: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念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使我们曾在一起度过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之后,他就执笔写了一首题名为可爱的家的短诗。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朴实真挚。具有感人的魅力。

注意合唱部分的旋律,感受合唱部分旋律的情绪。

说明:在了解歌曲背景的前提下,再次感受歌曲合唱部分和谐、温馨的情绪。

 
 

 


二、新授歌曲

1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

出示部分歌谱,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

注意正确演唱音符的时值以及弱起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出示合唱部分歌谱:

可以分声部学唱,初次学唱的时候可以不唱歌谱,用“LU”来进行哼唱,然后再逐步地学唱歌谱。

尝试两个声部的合作

最后,把整首歌曲连起来,在演唱的过程中,注意气息的连贯,可在歌曲适当的地方加上呼吸记号。

说明:在学唱歌谱的同时,也时刻注意感受歌曲的情绪,特别是歌曲演唱时的气息要连贯,就要有正确的呼吸记号加以处理。

 
 

 

 


三、小结

可以请学生谈谈学后的感受。引发学生爱爸爸妈妈、爱整个家庭的情感想象

教师小结:

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希望大家在温馨的家庭里幸福,在学校的大家庭里快乐学习,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成长!!

 

说课部分:

一、教学思路设计:

《可爱的家》这首歌曲由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是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利》的一首插曲,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这也正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词作者佩恩的心声。他在写此歌词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哥哥说: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念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使我们曾在一起度过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之后,他就执笔写了一首题名为可爱的家的短诗。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朴实真挚。具有感人的魅力。歌曲由两个乐段及尾声(即最后乐句的重复)组成。第一乐段及第二乐段各包含两个平行的乐句。前乐段安详宁静,后乐段的乐句开始音区提高,情绪略显激动,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但后半句音调仍趋下落,沉浸在温馨的回忆之中。然后通过4小节的感叹似的音调,再现了最后一个乐句,突出了对的执著的爱恋。

在教学本课时,重点在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以及感受家的温馨和两声部的合唱。在单一的歌曲新授内容里,通过欣赏不同的作品,使之显得丰富、有趣和多元。所以我尽可能地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其他作品来导入教学。听辩、识谱、合唱,是音乐学习中的基本技能,也是五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还没有创设出更好的歌曲新授教学方法之前,继续延用一期课改中好的、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略有创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突出了音乐教学的课程价值,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作为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在这个总目标下,提出了三个层面上的具体目标。这三个具体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而本课的主题是“温馨的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的家庭都是温馨安详的的,我们可以从歌曲中去感受自己温馨的家庭。另外,这是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须,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生是一个悲剧。而童声合唱这种儿童们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的教学目标是:

1、学唱《可爱的家》,感受歌曲平稳抒情、深沉内敛的情绪,表达对家的深情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留恋之情。

2、能加上呼吸记号等处理方法处理歌曲,用连贯的气息,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3、能以和谐、均衡的两声部以及悠长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三、对于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的处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体会歌曲温馨的情绪和优美的意境,那么就要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去演唱,去感受4/4拍的节奏,所以,我在范唱时要以好的歌唱习惯和感受自己家庭时的温馨情绪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歌曲的温馨和歌曲二声部的歌唱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感知的心和有一个好的“音乐的耳朵”,这对唱好合唱乃至唱好整首歌曲是非常重要的。合唱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合作,只有相互地倾听,求得准确和谐,才能保证合唱的成功。同时合唱时的音准务求准确,这样才能在大家的努力下,共同创造出优美动听的和声,所以每个人对自己所发出的声音,要做到里有数,而这种感觉的建立,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音乐的耳朵,要唱得好,首先要听得好。但考虑到过分地让学生练习唱、听音阶或者歌谱会比较枯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宜单独地和学生练唱音阶或者歌谱,而应该结合歌唱、听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节奏感等的培养,让学生从最简单的训练开始,从低起点开始,逐步达到高落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2首中外反映为题材的作品,《回家》《常回家看看》。

说明:通过欣赏作品,体验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的各自特点,并从中感受的可爱,的乐趣。

 

 
 

 

 

 


1教师提问:这两首曲子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请大家各自介绍下自己的家庭。

2接下来在听一首也是关于“家”的歌曲,《可爱的家》

说说歌曲的情绪以及歌曲的演唱形式?

欣赏歌曲《可爱的家》

说明:通过欣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温馨、安详的情绪以及了解童声合唱的演唱形式。

 
 

 

 

 


3再听一遍,教师可以介绍下歌曲的背景:《可爱的家》这首歌曲由英国作曲家比肖普作曲,是他的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利》的一首插曲,后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歌曲表达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眷恋,这也正是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词作者佩恩的心声。他在写此歌词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哥哥说: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念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使我们曾在一起度过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之后,他就执笔写了一首题名为可爱的家的短诗。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朴实真挚。具有感人的魅力。

注意合唱部分的旋律,感受合唱部分旋律的情绪。

说明:在了解歌曲背景的前提下,再次感受歌曲合唱部分和谐、温馨的情绪。

 
 

 

 

 


二、新授歌曲

1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

出示部分歌谱,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

注意正确演唱音符的时值以及弱起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出示合唱部分歌谱:

可以分声部学唱,初次学唱的时候可以不唱歌谱,用“LU”来进行哼唱,然后再逐步地学唱歌谱。

尝试两个声部的合作

最后,把整首歌曲连起来,在演唱的过程中,注意气息的连贯,可在歌曲适当的地方加上呼吸记号。

说明:在学唱歌谱的同时,也时刻注意感受歌曲的情绪,特别是歌曲演唱时的气息要连贯,就要有正确的呼吸记号加以处理。

 
 

 

 

 


三、小结

 

可以请学生谈谈学后的感受。引发学生爱爸爸妈妈、爱整个家庭的情感想象

 

教师小结:

 

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希望大家在温馨的家庭里幸福,在学校的大家庭里快乐学习,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快乐成长!!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评课部分:

 

音乐教师:蒋丽萍

首先感谢丁晓龙老师和五(1)班的全体学生。

童声合唱气息是基础,小学生的气息本来就较浅较短,今天上课的教材要求,是用连贯的平稳的气息来演唱,很有挑战性,五(1)班学生基本做到了。

音准是歌唱教学永恒的难点,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耐心指导,长期训练才成。可见,经过四年半音乐教研组共同努力,五年级能达到今天的音准水平,还是令人安慰的。

有个建议:以后请学生介绍自己家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句话介绍家庭特点,变人口介绍为人文交流。

有个口误:35不是二度,是小三度。可能丁晓龙老师想提示学生找3上面的第二个音5

 

语文教师:俞  

听了老师执教的《可爱的家》一课,我的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年轻的音乐教师,那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设计,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艺,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教学课例。本节课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爱的家》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英国歌曲。歌曲表现了作者对家的怀念,对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向往。本课以音乐为本位,以情为核心,以听、唱为重点展开教学,层层深入:对词曲作者简介——听范唱——读歌词。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可爱的家》这节课直指心灵,音乐以情动人,歌曲以理服人。教学中,难的地方“潜出”,简单的地方“深入”, 德育渗透点到即止。老师引导学生对“家”的认识,家是和谐、温馨、甜蜜、幸福的。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音乐,以饱满的声音、深情的情绪演唱。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启发学生珍惜幸福家庭,以自己的爱回报父母的爱,同时关心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

整堂课,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唱歌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情”的感受当中来感受音乐,在“情”的呼唤中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渴望。充分地体现了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艺术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可见,学生的认知活动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想在语文教学中,若能恰当地选择音乐并运用于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觉学习。这就是我在这堂音乐课上体会到的,获得的意外收获。

 

数学教师:李娜

    丁老师的课第一感觉就是优美,优美的音乐,优美的弹唱。他在教案中突出了一个“情”字,不管是《回家》还是《常回家看看》,都使学生们沉浸在浓浓的思乡之情中。所选取的音乐,教师的示范演唱,教师温和的语调等,都围绕着“情”字,教学效果非常好。

通过听老师这节课,感触最深的他是以情感教育入手的,给孩子们空间,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寓教于乐。这样培养了学生们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也要让教学成为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关键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师应该善于作一个倾听者和发现者。要和他们进行情感互动,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爱学习,要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想这样肯定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英语教师:王 

首先,老师的这堂课课堂有效性十分突出,对于这样一首有一定难度的歌曲,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由陌生到熟悉,最后能在钢琴的伴奏下独立的演绎出来,这是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的。在课堂中,老师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整体感受了歌曲之后,提前将演唱的难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避免、减少错误的产生,之后,学生们在他的带领下通过视唱歌谱,加声音“lu”,加上歌词,逐步掌握了歌曲的唱法。

其次,在老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他十分注重学生唱法的指导,他不断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发声方法,帮助学生高音部和低音部的最优搭配,也包括歌曲情感的如何表现,正是这样细致入微的指导,才有最后情真意切的歌曲演绎。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学校合唱队背后,老师所付出的心血。

同时,在这一堂课中,至始至终都紧扣着“家”这个主题,从引入部他的《Going home》,到学生们畅谈自已的家,再到新授的整个环节,“家”无处不在,无处不能体现家的温馨,无处不能体现学生们对家的依赖和热爱。情感的渗透无声却又是实实在在的。

最后,老师的这堂课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的扎实的基本功,无论是他课堂中的范唱、伴奏唱都让学生和听课的教老师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信息科技教师:徐亦欢

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参加跨学科听评课活动。

丁晓龙老师的音乐课根据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了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与人,音乐与自然,音乐与家庭,音乐与社会的结合,以多首有关“家”这一主题的歌曲欣赏引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欣赏、范唱、等形式营造了和谐、互动的教学情境,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012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07号




图片飘窗效果

158475155517387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