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学年起,上海重点推进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并逐步扩大至小学中高年级。这是继2011学年在小学实施“快乐活动日”之后,推出的又一项针对小学生的重要举措,减轻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近日,日晖新村小学请来上海市语文教研员薛峰,为全体教师就此新举措做详尽解读。
薛峰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识字多,有时被当做炫耀家庭教育成果的“标尺”,但在今年在小学开展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验项目,将引导教师和家长从单纯地关注考试分数、转向关注孩子的综合表现。他说:“教师要坚守底线,千万不要让那些学前识字量少、基础薄弱的孩子受到冷落,应该关注孩子的差异性。”在语文教学中,应实施“识写分流”,一是指识字和写字在时间上分流,即先识字后写字;二是指识字和写字在数量上分流,即多识字少写字;三是指识字和写字在内容上分流,即让识字和写字各成系列。对一年级新生来说,识字仅仅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要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小学是循序渐进的,不必强求孩子一步到位。
薛峰老师指出,在学习准备期,应注重关心学生的心理准备、情感准备及学习准备。应让尽快让学生消除陌生、紧张感,尽快融入到小学学习生活中,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内容上应凸显入学准备,围绕熟悉学校的同学、老师、环境,了解学习的基本习惯和方法,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目标上应注重学生兴趣激发,习惯培养。运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来组织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自主性来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使学生情绪高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教学评价方面,薛峰老师强调,要多“纵向”比较,少“横向”比较。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的前后变化作对比,感受点滴进步、体验成功喜悦、树立学习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