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活动 > 少先队风采 > 少先队研究

创教育新招 获诲人实效

作者/来源:金蕾 发布时间:2005-01-24
 

“下课了,校园的楼梯口、操场上,一群男孩子低着头,趴在地上兴致勃勃地拍着卡片,还玩起了输赢,赢的一方可以得到对方的卡片。上课铃一响,孩子们带着那双脏兮兮的手又上课去了。”这是前一阵子流行于我校校园“拍卡”游戏。为了得到卡片,有的孩子省下了早饭钱,有的男孩子缠着家长要零用钱,还有的买来方便面,拿走里面的卡片,却把面食扔了……显然,这种游戏带来了许多负面的东西。班主任教育了。但孩子们躲开班主任,换个隐蔽的地方继续玩。

面对这一情况,该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呢?是利用集体广播教育一下?还是抓住几个“典型”批评批评……这些教育方式经常采用,但学生的行为容易反复,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激发学生好奇心,使行为规范教育乐意被学生接受呢?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给了我们启示,它能够抓住观众的心理,满足观众的需求,使观众获得平等参与的权利。于是,我校利用闭路电视设备,制作了一档《校园实话实说》电视节目,主题就是《这样玩,好吗?》

在节目中,我与学生反思了“拍卡”游戏,通过双方的谈话,孩子们不但懂得了前一阵子玩“拍卡”游戏的不妥,还设想倡议了许多健康的小游戏。节目播出后,学生们果真不再玩“拍卡”游戏了,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取得了实际效果。

这次教育的成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一、教育形式需要不断创新。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与课程学习一

样,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只有在人们乐意接受的时候,才会显出实效。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教育,只会造成学生的被动、厌烦、无为、逆反、敷衍等消极情绪,行为规范教育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校园实话实说》一播出,就受到了学生、老师的好评。因为这种教育形式新颖,打破了以往周会课上形式简单,枯燥乏味的说教,学生上电视,谈论“拍卡”游戏,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发了学生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激发了学生获取认知的兴趣。

二、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德育的主体。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主体来看待,认识到他们有探求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的愿望,并积极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校园实话实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舞台,用学生自由报名与教师选择相结合的办法,邀请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特别是当调皮捣蛋的孩子出现在银幕上时,班级里引起不小的轰动。正是这些“皮大王”的加入,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而对于平时极少有机会出现在媒体面前的调皮捣蛋的孩子来说,这一节目为他们创造了极好的展现自我的机会,满足了孩子好表现的心理,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使他们的自我价值也随之提升。由此可见,教师平等看待每个学生,相信他们,特别要为一些特殊学生创造实现自我的机会。

三、德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校园实话实说》谈论的是孩子们看得见,听得到,有感受的事。设想如果让小学生谈谈“国际主义精神、我是如何爱国的……”这一类话题,想必孩子们定会说出些大而空的话来,这样的教育也就流于形式。《校园实话实说》不讲大道理,而是就事论事,从学生的点滴举动的小细节上着手,让学生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由学生作出判断,实现了自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注意德育内容的选择与德育采用的形式的结合,选择学生的生活话题、道德两难问题、学生的困惑问题或是热门话题等,以谈话的形式做到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四、目的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如果学校仅仅利用行政手段,把学校的意志强加于学生,使学生以绝对服从为前提,这种强制性教育,是以外部压力的形式发生作用,学生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这种教育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短暂的。然而自我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锻炼和修养,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督促,自我克制,自我改正,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校园实话实说》就是采用一种以“体验为主”的自我教育形式。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体验“拍卡”游戏带来的种种感受,并用语言表达出真实感受,使收看的师生产生共鸣,实现共同体验的效果,从而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目的。当学生能将学校要求转化为自身需要,转化为一种内部动力时,才能产生积极的行为。

五、教育过程要实现师生平等。

《校园实话实说》节目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实现了师生间平等。从座位的安排以及谈话的方式,教师注意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特别是心理上的平等,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在谈话中没有“对与错”的评判,整个过程就像是好朋友在聊天,宽松的气氛,让学生有了更好地发挥。反思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师生交往过程的控制者、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主宰者,他们总是在尽心训导、竭力传授,呈现出权威无边、积极有为的态势,学生则成了客体和附庸。他们经常体验的是被动、无为、无助和无奈。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

《校园实话实说》节目中“谈话”是一个重要环节,这次谈话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产生了轻松愉快的心情,营造出愉悦和谐氛围。在这次谈话中,一些调皮的孩子表现出的热情、幽默、自信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成功的谈话的确能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教师要想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学生沟通,在谈话时就应做到态度和蔼,幽默风趣;善于引导,及时鼓励;变换角色,注重体验……这样的交流容易形成彼此间的尊重,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六、教师要注重积累,善于整合,学会迁移,勇于创新。

《校园实话实说》节目的成功进行是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启示,因此教师要用教育者的眼光敏感于一切有利于教育开展的因素,把教育融入生活与社会,要学会一心向“教”。《校园实话实说》栏目带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生动的自主教育胜过单一的灌输。谈话节目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需求,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体现了自我价值,同时赢得了自尊和引起他人的关注,这种教育形式的创新,为内化学生的自觉行为取得教育实效,作出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07号




图片飘窗效果

158475155517387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