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队伍建设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从示范课看日新课改成效

作者/来源:日晖新村小学 周雪岚 发布时间:2005-01-25
 

二零零四年五月十四日下午,在日新小学的多功能教室内,一年级的张黎敏老师、二年级的王群老师分别为全校教师展示了两堂集知识性、趣味性、开拓性、创造性为一体的低年级语文课。这是日新小学继上个月的“二期课改”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后的又一次全校性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日新小学的教学展示,可谓别具一格。学校将包装华丽的教学评比课放在了一边,把老师们口中朴实无华的“家常课” 请上了台面,这一举动在以往的教学展示中是前所未有的。

从日新小学校领导那里,我们了解到这一举动的真正目的。日新校领导表示:在“二期课改”这个大背景的映衬下,我们已经走了一段不短的课改之路。回顾历程,我们看到成功之处,也找到了不足点。教育首先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离开了这样的前提,又何谈成功?“课改”的舞台再大,也离不开学校这个小层面。在听了、看了、学习了一大批优秀的、包装华丽的“精品课”以后,我们是不是也该回头来看看那些不为人提及的“家常课”?毕竟,看似普通而没有花俏的媒体映衬的“家常课”才是在学校这个小舞台上的真正主角。

因此,学校就本次课堂教学示范的重点放在了“家常课”上,希望通过本次的示范教学,让老师们明白应该如何上好“家常课”。在“二期课改”大力倡导运用高新科技手段来上课的时候,老师们是否应当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味追求华丽的教学模式?学校领导们认为,那些经过了华丽包装的课,在学校日常教学中是不可能大力推广的,老师们在平时的备课、教学准备中也不可能做到每节课都运用到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传统教学手段在相当程度上而言是不能全然摒弃的,在“课改”的领域中,还是应该力求寻找一条将“传统”于“现代科技”有效结合的道路,让“家常课”在学校这个小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本次示范教学的课后评析也十分与众不同。这次评课不仅仅在语文学科中展开,更是一次跨学科的评课活动。各学科的老师们无一不在这两堂示范课中得到启发,老师们不但对这两堂示范课本身做出评析,更将其中绝妙的教学构思与自己的学科相联系、相比较,取长补短。老师们就在教学中如渗透对学生创造性学力的培养;运功用了什么样的形式、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科教学有什么借鉴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热烈的评课过程,不仅让老师们获得了更多的教学心得,也将日新小学落实“二期课改”,推向了更为成熟的阶段。

最后,学校希望借着本次的教学示范课,将学校“校本化”的教研课题全面深入地开展,也借此机会,在大力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中。

从短短35分钟的课堂教学以及日新人独特的跨学科评课活动中,我们看到日学在“二期课改”中那一枚枚坚实的脚印,让我们在这里忠心地祝愿勤劳、奋进的日新人在“二期课改”的洪流中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07号




图片飘窗效果

158475155517387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