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7-2018年度市文明校园创建 > 思想教育深入,师生素质提升 > 【1-1-1】政治学习

【1-1-1-1】十九人讲十九大党员学习感言汇总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8-01-09

中共徐汇区日晖新村小学党支部

201711

宣讲日期:20171110日—1128日(19天)

宣讲时间:每晚20:0021:15

宣讲地点:每次选择一个本市地标性场所

宣讲对象:全市党员

宣讲方式:阿基米德“学习同心圆”专属社区网络直播

宣讲形式:讲授60分钟,互动15分钟

收听要求: 日新全体党员积极收听,在支部学习群里发表感言

 

日新支部党员感言摘录

第一讲:新宣言:迈向民族复兴的光辉文献

主讲人:王公龙

感言一:

     20171110日晚,我收听了音频直播,由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教授王公龙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主讲,授课主题为《新宣言:迈向民族复兴的光辉文献》。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讲座主要对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大报告进行总体分析和阐释。共分为三个部分:决胜阶段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报告的重大理论创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王公龙教授以“问题牵引法”带领党员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如何理解五年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等几个重要问题为纲,围绕“新宣言:迈向民族复兴的光辉文献”主题,以阅读报告文本为基础,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抓手,通过“问题牵引式”教学法讲解、互动,深入学习、认真研讨,进一步充分领会大会报告特别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王公龙教授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宣告新时代到来的历史性盛会,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盛会。“它向人民展现了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党、一个从人民中来的党、一个有历史传承的党、一个能开拓进取的党、一个敢自我革新的党、一个善现代治理的党、一个有充分自信的党、一个有忧患意识的党。我们一定要把十九大报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崔颖)

 

感言二:

20171110日晚8:00,在中共一大会址这个特殊地点,期待了好久的“学习同心圆”十九大直播学习开讲啦!

    王公龙教授开启了“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系列讲课的第一讲。王教授抓住十九大报告的主题,从“决胜阶段”、“关键时期”这两个主题词切入,从大会成就、大会意义和报告主线三方面,帮助我们总体把握报告的内容和精神。

    十九大报告共分 13个部分 ,这次大会取得了三方面成就,有四大意义。十九大报告举旗帜、指方向、明方略、绘蓝图,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书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李斌)

 

第二讲:新成就:砥砺奋进五年的历史性变革

主讲人:陈方刘

感言一:

今天学习的讲座《新成就:砥砺奋进五年的历史性变革》。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崔颖)

 

 感言二: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系统的党务工作者,有些成就还是亲身经历的,感触颇深。

    一是“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基层学校严格按要求执行,廉洁教育深入人心。二是学校重视并广泛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

    过去五年成就辉煌,未来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李斌)

 

第三讲: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主讲人:李宗建

感言一:

认真学习了阿基米德FM播出的《第三讲: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李教授层层解析,从“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这个新时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和“进入新时代,对国家、民族、世界和人类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让我们对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加自豪。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身处在新时代,不仅要拥抱新时代、融入新时代,更要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在新征程上有新作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郭逸萍)

 

感言二:

“总想对你表白, 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李宗建副教授以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拉开了《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报告的主旋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李教授用资料与数据,从历史方位的新判断、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其中的“三个意味着”,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中国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了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了真正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性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也鞭策着我们,莫忘初心,勤勉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努力,贡献出一份力量。(刘恋枫)

感言三:

走进新时代,工作中要转变思想观念,一要更加注重全面统筹协调;二要更加突出质量和效益;三要更加突出创新创造;四要突出从严治党推向纵深。(李斌)

 

第四讲:新论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主讲人:陈胜云

感言一:

今天,认真学习了《第四讲:新论断: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主讲人陈胜云教授用“各省份居民人均收入对比、基尼系数的变化、高档医疗设备的供应和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分布”等详尽数据来帮助我们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论断。目前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同时,也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问题补短板,把人民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责任担当,攻坚克难,积极作为。(郭逸萍)

 

感言二:

201710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院长,陈胜云教授。以形象生动,接地气的语言,从我们身边的变化入手,从三个方面重点阐述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判断: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逻辑,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依据,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践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把“需要”和“生产”的矛盾,改为“需要”和“发展”的矛盾,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更升华了,在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切实和及时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们要深入全面地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后“变”与“不变”的关系,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核心内容的基本路线。坚定信念与理想,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从把握时代到引领时代,就在于能够把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科学辩证地联系起来,在和时代一道前进的过程中,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刘恋枫)

 

第五讲: 新使命:“四个伟大”领航中国发展  

主讲人:吴海红

感言一:

1114日晚上,聆听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吴海红讲述的第五课——新使命:“四个伟大”领航中国发展。

吴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理论联系实际,从“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四个方面诠释如何领航中国发展的新使命。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其中伟大梦想是目标,伟大斗争是动力,伟大工程是保证,伟大事业是路径。

吴教授从中国悠久文化历史讲起,直至共产党成立始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铸就近百年寻梦的历史新辉煌。要实现伟大的梦想,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开拓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道路。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伟大”相辅相成,紧密结合。

通过学习更让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只有不忘初心,始终将入党誓言牢记在心,保持党性,不走丢、不走歪。(李业琼)

 

感言二:

20171114日晚8:00-10:00, 认真聆听学习吴海红教授十九大报告第5讲《新使命:“四个伟大”领航中国发展》。四个伟大是指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开拓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道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们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陈美好)

 

 

第六讲: 新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讲人:袁秉达

感言一:

1115日晚上,聆听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袁斌达讲述的第六课——新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袁教授的报告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有理有据。从时代课题、理论体系、行动指南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报告伊始,袁教授提出了学习新时代新思想特别关注三个要点。随后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娓娓道来。袁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全新的视野对理论做出新的概括,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新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起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袁教授的报告中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来龙去脉;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地位;牢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面伟大的旗帜、正确的道路、思想理论体系、制度体系、一类先进的文化、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套基本方略、全民的共同理想”。

通过学习也更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学习,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理论联系实际,为实现中国梦这个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努力。(李业琼)

 

感言二:

    20171115日晚, 认真聆听学习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袁秉达教授的十九大报告第6讲《新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袁教授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背景、内涵、历史地位和基本方略,做了全面的阐述,让我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深入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拥护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听党话、跟党走的职责使命,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发挥育人功能。(陈美好)

 

第七讲: 新方略:指导各项工作的实践要求

主讲人:丁长艳

感言一:

   20171116日晚开完家长会后,聆听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乔治亚大学访问学者丁长艳教授解读的第七讲—新方略:指导各项工作的实践要求。丁教授围绕“新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指南”、“新方略是一个逻辑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三大板块,在思想与行动上,更好地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对标。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转变行为方式;要在学懂上花时间,学懂是前提,多思多想,学深学透;在做实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把党的新方略转化为大家看得见的实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能实现!(於虹)

 

感言二:

    1116日晚,认真聆听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丁长艳教授十九大报告第七讲“指导各项工作的实践要求”的报告。

丁教授围绕“新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指南”、“新方略是一个逻辑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三大板块,深入浅出的逐一阐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这一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本,和老百姓心连心。要把人民价值,利益,立场放在首位。要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法制是重要软实力,作为共产党员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的反腐倡廉工作至今,我们要时刻敲响警钟,不做违规的事情,不踏红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我们要不断学习、反复研读、入脑入心,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深刻理解新变化,把握新理念,在实践中总结完善更为深刻的理论。

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也再次坚定了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踏实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在工作中要和大家共同商量,发挥团队作用。我们要充满希望,充满挑战。(侍金薇)

 

第八讲: 新征程: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主讲人:周东华

感言一:

20171117日晚,认真聆听了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周东华教授解读的第八讲—新征程: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周教授讲述内容共分三部分:一、新征程:中国发展的新战略规划;二、新征程:中国近代的第三次伟大飞跃;三、新征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百年来中国孜孜以求的,是亿万人民心心向往的。我们走过了独立自由,走过了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代,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要走向的是一个国家强大、名族复兴的时代。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应勇于担起这一责任。(於虹)

 

感言二:

今晚聆听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周东华教授关于第八讲“新征程: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报告。

新征程之“新”,体现为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提前,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之“新”,还体现为战略目标内涵的丰富拓展。新征尘,包含了矛盾新,思想新,目标新,展望新。认识当下问题和时代,有新突破,新创新。迈开新步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由一系列接续推进的新征程书写的。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战略谋划,这是一段将永载史册的壮丽征程。

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也要为这个新征程服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职责。作为教师中的一员,要努力研修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不管走到那里都不能忘了初心。(侍金薇)

 

第九讲: 新战役: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

主讲人:   唐珏岚

感言一:

今天聆听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唐珏岚老师对十九大报告第九讲新战役: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因此,全力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确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是党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动员令。贯彻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省委、省政府以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坚持分类指导,强化监测考评,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谱写实现中国梦的湖南篇章。全面小康的美好前景,正逐步展现在三湘人民面前。打好三大攻坚战,与贫困,环境污染,重大困难的斗争,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党当下的重要任务,更加坚定的朝着目标一起前进。我们要深入学习,不忘初心,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徐皓琛)

 

感言二:

聆听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唐珏岚老师对十九大报告第九讲新战役: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

报告里讲到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重点是全面,习书记就说过不落下一个人。

那第一个目标就是脱贫攻坚,中央不但召开专门会议也制订时间表和立下军令状和约束性指标。这不仅是解决中国脱贫的工作,也是为世界做出贡献和示范,受到各国人士的赞赏,体现出党工作具有高度性。

美丽也是这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词,是为满足全国人民美好需求。保护生态,严控污染,保护环境这些是当前重要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党当下的重要任务,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也有了美好未来的期待。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丽中国。(厉刚)

第十讲: 新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讲人:官进胜

感言一:

今天学习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官进胜老师第十讲新贡献: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告。

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作为“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单列,这实际上也反映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寻求更加公正、合理、稳定、普惠的国际新秩序的重大方案。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征程上的中国主张,是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中国人民美好愿望的集中体现,也源于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洞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自身使命。新时代的中国新征程,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交相辉映。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也将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徐皓琛)

 

感言二:

今天学习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官进胜老师第十讲新贡献: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今天是在国歌展示馆的报告有其特殊意义。本次有三方面来讲解。1,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方略。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积极推进中国和平·外交战略。通过学习中国现在不是中国的中国而是世界的中国,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等方面都影响着世界。但中国还是实施不干涉他国,和平相处,实现共赢的政策。也就是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不仅要提高中国的发展,也让世界一起发展。但世界各国还是多级化,拥有不同的文化和仍在发生的战争。只有和平共处,携手共进才是人类发展的唯一道路。而现在中国愿意来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体现了习书记的高瞻远瞩,也体现了我党的思想高度,更是我国的历史使命。让我们也为这美好目标一起努力。(厉刚)

 

第十一讲: 新辉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主讲人:张春美

感言一:

     20171120日晚8点整,我认真学习了《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第十一课,新辉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由中共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党委理事张春美教授主讲。

    讲座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通过讲座使我深刻认识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立足于社会实践;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那么作为教师,更应该立足于本职岗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真真正正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徐亦欢)

 

感言二:

今天学习了中共市委党校哲学研教部主任,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党委理事张春美教授的第十一课“新辉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报告。

通过本次报告的学习可以知道,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文化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十九大对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改可以看到政府已经将文化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物质的复兴,更是精神的复兴,对文化建设的需求形成了新认识。同时,张教授也强调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本次讲座从“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什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怎么做?”这三个文问着手,宣讲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一思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源自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更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坚定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成为文化强国。(王莹)

 

第十二讲: 新实践:把法治权威牢牢地立起来 

主讲人:桂 

感言一:

今天学习了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桂林老师做的题为“新实践:把法治权威牢牢地立起来”的第十二堂讲座。在今天的讲座中,她提出了“犯罪污染的河流,而司法污染的则是源头”这句话一语中的地让我们看到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而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在十九大报告中,为我们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桂教授通过大量的社会事件、典型案例,让我们看到我们社会的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在悄悄地萌芽,公民的法治意识在不断地竖立和巩固,从中也可以看到当前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这是对五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历史性成就的精确概括。

对于深化依法治国的目标与任务中,桂教授强调了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同时也要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而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普法形式”和“加强法律援助工作”这一系列的措施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法治建设的决心,相信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广。(王莹)

 

 

感言二:

     20171121日晚8点整,今天的《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特别党课,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桂林副教授为我们讲述。

     过去的五年,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跨越和突破。十九大报告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报告明确提出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强调维护宪法权威,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国梦的新篇章。

     推进依法治国是新时期我们党着力继续推进的重要工作之一,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我国国民经济继续稳健良好发展的基石,十九大报告对新时期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学法、用法,守法是基本要求。讲座中桂林老师得讲解深入浅出,使我们对新时期立法,执法工作有了更深入得了解和认识。(徐亦欢)

 

第十三讲: 新定位:发展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主讲人:袁 

感言一:

今天认真收听了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政治学会秘书长袁峰教授解读了十九大精神,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最广泛就是要让全体人民都能参与,最真实就是必须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意愿,最管用就是途径畅通、合理高效,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健全的制度体系。主讲从几个不同层面宣讲了民主,就如何组织协调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做好统战工作,起到政治监督,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真正加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紧密联系;针对依法治国展开,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如何在新时期真正做到做好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不仅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更是为新时期中国特色人权发展谱写了新篇章。(张海烽)

 

感言二:

今天认真听了袁峰教授十九大特别党课第十三讲--《新定位:发展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6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巨大制度优势和内在自我完善能力,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紧紧抓住人民代表大会这一主要民主渠道,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陆苗青)   

 

第十四讲:新承诺: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讲人:何海兵

感言一:

     今天认真聆听了何海兵教授解读十九大精神,何教授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诠释了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部署。使我们明确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九大精神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张海烽)

 

感言二:

今天认真聆听了何海兵教授关于“新承诺: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解读。“民生三感”是建立在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到相应满足的基础之上的。而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来自于个人需求与诉求的满足程度,又来自实现这种满足程度的制度建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让人民三感得到满足的有效途径。19大报告将提升民生三感作为一大板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注,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的制度建构,切实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提供稳定安全的预期,才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陆苗青)

 

第十五讲: 新追求: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主讲人:刘志广

感言一:

    1124晚上,聆听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刘志广教授讲述的第十五讲——新追求: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刘教授回顾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又提出了新要求、新思想、新目标和新部署,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把生态环境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拥有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谢丁)

 

感言二:

1124日晚,聆听了中央党校刘志广教授所主持的党课——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还是一个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绿色发展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家和民族发展长远大计提出的战略抉择。探究绿色发展的现实挑战及其实践要旨,对开辟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共赢路径意义深远。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首要的是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利用好自然,也要保护好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中国,这是民心所向,也是共识,相信我们共同的家园将一年更比一年美,重现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景象。

 

第十六讲: 新理念: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主讲人:李敦瑞

感言一:

1125晚上,聆听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李敦瑞副教授讲述的第十六讲——新理念: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并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具体部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将极大提高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为中国经济保持高质量稳定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谢丁)

 

感言二:

    1125日晚,收听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理论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敦瑞教授所作的报告 :新理念—《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接下来的主要目标就是聚焦问题,补齐短板,推动创新、优化供给侧,注重人才要素的根本性,大幅提升我国经济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我们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大突破!(华伟)

 

第十七讲: 新思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主讲人:赵刚印

感言一:

1126日晚,聆听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赵刚印教授讲述的第十七讲新思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一系列新要求。赵教授重点讲授“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八个方面引导大家系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精神。党员是党的基本组成成分,就像细胞对于人体的意义一样。每位党员只要做好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定能呈现新气象!(於虹)

 

感言二:

     26日晚 “十九人讲十九大”党课主题是“新思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陈教授在讲课开始指出,十九大报告三万二千多字,其中党建工作的表述用了四千多字,占全文四分之一篇幅,可见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这四千多字内容,先是回顾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所取得的七大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同时分析了我们党在五个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并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强调了三个“不能”,三个“更加”。

    然后报告用了225个字,从五个层面提出了“准确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陈教授帮我们提炼出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总体布局并置于首位;第一次把纪律建设写入党的建设新的五大建设中;第一次把制度建设贯穿在“新五大建设”中。五句话的总目标则直面党的五个性(先进性、合法性、纯洁性、执政的长期性和创造性)。报告最后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全面落实5+2总体布局。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一个政治功能。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干部队伍提出了“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强调了选用干部要“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和“突出政治标准”。

    今天的党课让自己更明确了今后支部工作的内容和方向,责任重大,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李斌)

    

第十八讲: 新党章:党的根本大法的与时俱进 

主讲人:周敬青

感言一:

今天聆听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周敬青老师的关于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的第十八讲“新党章:党的根本大法的与时俱进”。报告里面告诉我们:党章是一面旗帜,引领方向,与时俱进是一个以时代特征为基础的动态概念。

一、强调“规矩”意识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从严治党中要立规矩、懂规矩、讲规矩,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这些承继了中国共产党党建传统的政治语言与表述,其中心思想就是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树立明确的规矩意识,即明了党章要求,坚持党的原则,用个人的自觉意识,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首先是党要立规矩,让全体党员干部有规矩可遵循。其次,党要讲规矩,做什么事都要有原则,有底线,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再次,管党治党要依规矩,从而让党员干部守规矩,

二、党章的根本大法地位和重要指导作用,决定了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党章作为党内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党全部活动的总章程。党章要成为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不是政治绑架,不是空谈口号,而是由党章的历史地位和现实的重要指导作用所决定的。

三、强化规矩意识是从严治党的根本

规矩对一个党员来讲,就是高压线、底线、红线,不能逾越,不能触碰。规矩对一个政党而言,就是生命线。因此,强化党员规矩意识,抓好党的规矩建设,是从严治党的根本所在。

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通过学习,让我深入了解党章发展历程和十九大党章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修改的重要内容,把握遵守党章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联系,牢记党的纪律刚性约束,牢记党规党纪界限不可逾越。对标党章,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严守党的规矩,强化宗旨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贯彻执行党章。(徐皓琛)

 

感言二:

今天晚上聆听了《十九大报告十九人讲》~第十八讲“党的根本大法的与时俱进”。本次党课的学习地点安排在中共二大会址:党章的诞生地,特别有意义。周敬青教授从“党章的地位、发展历程”、“十九大对党章的新修改”和“对标党章做表率,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三方面进行党课报告。党章作为党内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党全部活动的总章程。党章是共产党人的必读书,是全体党员的总规矩和总遵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入党誓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学是基础,做是关键,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心存敬畏,理想常在,信念常驻,宗旨不变,本色不褪。(郭逸萍)

 

第十九讲:新作为: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主讲人: 

感言一:

今天聆听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峻教授的第十九讲“新作为: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之前的十八天里,十八位主讲从十八个不同方面解读了十九大,而今天第十九讲则为我们今后要走的新时代的长征路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方向。

曾教授从“为什么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从哪些方面走好新时伐的长征路?”“怎么样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三个方面展开本次的报告。他提出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需要有坚定的信念,需要有坚韧的毅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大家齐奋斗,更需要全代表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知道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我们踏上了新的长征路。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新时代的长征路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合协,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而习主席提出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个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也使得我们的着眼点由大及小,落到了自己的身上,不由地引发我们对如何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的思考。(王莹)

 

感言二:

1128日晚上,聆听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峻教授讲述的第十九课——新作为: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曾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从“新长征呼唤新作为、新作为体现新要求、高素质助力新作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新时期的新作为。

曾教授指出新时代的长征,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曾教授提出了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有“三个需要”,即需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需要磐石般的信念,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应该要不断学习,作为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尤其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新长征贵在行动,贵在落实,贵在作为。学习十九大报告要始终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砥砺前行。努力开创新时代,学习并实践,勇于探索和追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在工作学习中学以致用,努力在补短强弱、提质增效、创新创造、引领示范方面有新作为。(李业琼)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407号




图片飘窗效果

1584751555173875.jpg